國內首個熔鹽儲能供蒸汽項目正積極推進建設
2021-04-03 20:17 來源:CSPPLAZA 瀏覽:
當下,圍繞“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全國各行各業(yè)都在積極推動能源低碳轉型,這也為創(chuàng)新型綠色低碳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成長土壤。
作為熱儲能技術皇冠上的明珠,經過多年發(fā)展,不斷突破并趨于成熟的熔鹽儲能技術也迎來了發(fā)展良機。
通過配置靈活可調的儲熱模塊,熔鹽儲熱系統可以高效利用廉價谷電和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棄電實現清潔供熱,在有效削弱供熱對化石能源依賴、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同時,還可有效保證整個清潔供熱系統的經濟性和穩(wěn)定性。
在此背景下,為了加速淘汰化石燃料鍋爐,助力首都雙碳目標早日實現,目前,由亞洲最大的集中供熱企業(yè)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熱力集團,隸屬于北京能源集團公司)在北京豐臺區(qū)投建的熔鹽蓄熱產業(yè)化推廣研究與示范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建設。
作為國內落地的首個熔鹽儲能供蒸汽項目,該項目已在發(fā)改委立項備案,并獲得了國資委專項資金支持,由北京熱力市政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了北京民利儲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民利儲能)開發(fā)的新型熔鹽儲能蒸汽系統。
據悉,該項目將建設8MW熔鹽儲能裝置一套。主要配置高/低溫熔鹽儲罐、熔鹽加熱系統、蒸汽發(fā)生系統、智慧控制系統等設備,系統建成后將直接為北京西站地區(qū)供應飽和蒸汽。該項目已申請綠電補助,建成后單噸蒸汽成本可低至119元/噸。
目前,我國待改造在用燃煤工業(yè)蒸汽鍋爐達46.7萬臺,總容量達178萬蒸噸。而工業(yè)鍋爐市場年產量32萬蒸噸,市場容量3000億元。熔鹽儲能作為儲能供蒸汽的最佳技術路線,可連續(xù)穩(wěn)定產生高品質蒸汽,儲能介質安全穩(wěn)定,使用壽命長,系統效率高。
隨著首個熔鹽儲能供蒸汽項目的落地應用,不僅體現了北京熱力集團看好熔鹽蓄熱技術在清潔供熱領域的發(fā)展前景以及對民利儲能新型熔鹽蓄熱技術的高度認可,也將為其拓展集團產業(yè)鏈,為南方冷熱聯供及工業(yè)蒸汽應用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日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青海省“十四五”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文件中明確到2025年,力爭建成電化學等新型儲能600萬千瓦。目前青海已經建成的電化學能源36萬千瓦,從36萬到600萬,這是個雄心勃勃的規(guī)劃。
3月2日下午,中國能建數科集團、華東建投與山東省泰安市政府正式簽訂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推動國家首臺(套)2×300兆瓦級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落地。
2月28日,省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了《湖北省2022年省級重點建設計劃》,年度計劃投資3038.29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47%。建設項目456個,前期推進項目89個。其中,光伏項目13個,項目類型有光儲項目、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光伏膠膜等。
3月5日,武漢經開區(qū)通航產業(yè)園內,鞭炮聲響徹施工現場。武漢首個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中創(chuàng)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宣布武漢基地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園區(qū)和建設方緊密配合,項目建設進入“競速”模式,1000多名工人、數十臺塔吊日夜施工,工地始終熱火朝天,25天完成基礎建設,89天主體結構封頂,讓這個百億項目建設跑出了“車谷加速度”。
近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印發(fā)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個地方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jié)點,并規(guī)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這也是繼“西電東送”(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西氣東輸”(2000年2月批準啟動)、“南水北調”(2002年12月27日開工)之后的,又一項超級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