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探索新型電池技術路線

2022-02-07 08:32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  

【現象】從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到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鋰電池有著廣泛應用。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時,鋰電池本身也存在生產成本偏高、關鍵原材料儲量少等缺點,倒逼一些企業(yè)加快尋求替代技術方案,將目光投向鎂、鋅、鈉等新型電池。有媒體指出,圍繞鋰電池替代品的全球競賽已經開始。

【點評】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輸出功率大、循環(huán)壽命長等多種優(yōu)勢,鋰電池成為當今蓄電池行業(yè)的主流。也應該看到,鋰電池屬于資源敏感型產品,其關鍵原材料鎳、鈷、鋰等分布集中度較高且呈現資源壟斷特征,容易形成資源對外依賴。自主可控是發(fā)展的前提,有必要加快探索替代技術路線,下好先手棋。

  基于多方面考慮,鎂、鋅、鈉等新型電池未來有望成為鋰電池的替代品或重要補充。有研究發(fā)現,鎂離子的理論體積能量密度幾乎是鋰的兩倍,或將為電池提供高能量密度。鋅電池受到關注得益于高安全性,鋅電池使用水溶液作為電解液,取代了傳統(tǒng)的有機溶劑,從而大幅降低了電池起火的風險。鈉電池雖然在能量密度上不能媲美鋰電池,但有著成本優(yōu)勢,由于制造鈉電池和鋰電池的大部分設備是相似的,現有的鋰電池公司較容易轉向制造鈉電池,從而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盡管新型電池受追捧,但離真正產業(yè)化尚有距離。從目前發(fā)展情況來看,無論是鎂電池、鋅電池還是鈉電池,在技術和材料等方面仍有諸多難題待解。以鎂電池為例,元素本身活性較低,再加上高相容性電解液開發(fā)難度大,導致難以獲得較好的電化學性能。因此,在加快布局各種替代技術方案的同時,深入挖潛鋰電池性能、提升產品質量是當務之急。

  新型電池蓬勃興起的背后,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yè)兩個新興市場的快速擴張。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市場滲透率超過13%,預計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60%,銷量的逐年上升必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量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的占比將會不斷提升。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fā)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需要大力發(fā)展儲能產業(yè)為電網運行調峰、調頻,這將成為拉動新型儲能電池消費上升的另一極。

  如今,可持續(xù)發(fā)展日益成為共識,圍繞鋰電池及其替代技術的研究,正在發(fā)達國家如火如荼地進行。挑戰(zhàn)也是機遇,中國擁有鋰電池完善產業(yè)鏈集聚的優(yōu)勢,以及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的先發(fā)優(yōu)勢,正逐漸匯聚成產業(yè)發(fā)展的巨大潛能。提升產業(yè)戰(zhàn)略定位、強化政策支持力度,創(chuàng)新驅動、全球布局,才能將競爭優(yōu)勢真正轉化為領跑實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天津工生所在解析酶-電極界面電子傳遞研究中獲進展

天津工生所在解析酶-電極界面電子傳遞研究中獲進展

生物-電極在生物電池、生物傳感和生物電合成等方面均有重要應用。在酶-電極構建過程中,為實現高效生物電子傳遞,需要設計一定的結合驅動力、合理的酶-電極交互方式和穩(wěn)定的界面微環(huán)境。根據Marcus電子傳遞理論,傳遞距離和電勢差是制約傳遞速率的重要因素。
十問中國能源 | 儲能的下一程怎么跑?

十問中國能源 | 儲能的下一程怎么跑?

從發(fā)展歷程看,儲能最先在分布式能源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之后火電聯合儲能調頻開始了商業(yè)化探索。2018年,電網側儲能掀起一波發(fā)展小高潮,2020年開始的“儲能+新能源”則將儲能正式帶入了規(guī)?;l(fā)展階段。進入2021年,在“雙碳”目標加持下,儲能的整體發(fā)展遠遠超出了業(yè)界預期。
鋰金屬電池向續(xù)航開戰(zhàn)

鋰金屬電池向續(xù)航開戰(zhàn)

位于四川的天齊鋰業(yè)(002466)發(fā)布公告稱,旗下參股的高性能鋰金屬電池制造公司SES即將在紐交所上市。借此機會,鋰礦巨頭也將在新型電池領域中占有席位。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的公示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的公示

為持續(xù)推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能源重大技術裝備創(chuàng)新,切實保障關鍵技術裝備產業(yè)鏈供應鏈安全,我局組織了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及評定工作。
我國科研機構自主研發(fā)的高溫超導儲能樣機通過技術驗收

我國科研機構自主研發(fā)的高溫超導儲能樣機通過技術驗收

記者14日從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制的高溫超導儲能樣機近日順利通過技術驗收。這臺兆焦/兆瓦級環(huán)形高溫超導儲能裝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